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贺枢密孙知院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四、《范太史集》卷三四
伏审奉膺廷诰,进长天枢,伏惟庆慰。
恭以某官沈正秉彝,惠和迪哲。
登于廊庙,益隆当宁之知;
委以钧衡,遂冠本兵之任。
阻修庆谒,第切欢悰。
贺司徒侍中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七
某启:伏审钦膺朝册,增宠正司,天下幸甚。
恭以某官崧极储灵,穹高格业。
任隗沈正,鲠议不回;
山甫将明,庶邦是式。
而自惟新大政,首干鸿枢
三后在天,仰当于顾諟;
七月同轨,寅奉于寝园。
送往惟虔,劳还甫渥。
遽刊章而避宠,示挹道以敦风。
兴让官师,益厚忠淳之俗;
推恩师傅,更隆尊尚之仪。
果反刚辰,聿严厚礼。
广真封于食采,增崇号以褒功。
诞告外庭,布昭盛德。
凝和宝铉,发景乾台。
万枢蔼其休声,六幕翔于善气。
怀生之品,载跃攸同。
某出自恩门,久系馀照。
钦闻明命,增抃卑衷。
伏恨条职所拘,不获躬诣台屏,某无任欣荣激切依归之至。
舒州李相公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七、《皇朝文鉴》卷一二三、《永乐大典》卷一○五四○
右,某伏审肃膺鸿沛,起殿大藩,伏惟庆慰。
恭以某官沈正秉彝,清和懿德。
经三圣之变,䌷绎惟深
贯万物之仪,臣邻有翼。
曩属先朝违豫,臣党兴奸,密啸群邪,阴窥时柄。
允繄哲辅,克殄凶谋,防检未萌,澄综多辟。
虹气由是霁止,霄涂为之密清。
精贯三辰,赖深百辟。
终以狎闻蜚语,引去上司;
傅致深文,越处南裔。
孤节弥谅,高揖自冲。
处荣悴之交,人言无间;
失左右之手,国体几亏。
大号继明,巨慝咸露。
狐鼠失其深穴,豺虎食于谮人。
协气云翔,皇明电照。
澄洗司制,延即旧臣。
眷惟襄赞之贤,首被优深之渥。
慰藉良厚,毗倚增隆。
袁安涕洟,念深于王室;
谢傅忧乐,望结于苍生。
虽暂假于镇临,必坐阶于密勿。
至公来复,有识相欢。
荐绅倾耳以聆风,斯文联册而刊美。
洪惟高范,绝出常均
某恪守郡条,钦闻朝涣,不获拜伏车下,奔走道周
但私庆于单危,将永归于埏铸。
又通黄漕启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五、《鹤林集》卷二六
提六辔于云间,莫窥华辙;
挥五弦于云外,实隶英躔。
虽素心怀睹凤之先,然尺纸落鞭牛之后。
擘开冰茧,揽溷月潭。
恭惟某官沈正秉彝,清通而知务。
深醇学问,得考亭心事之真;
洒落才情,仍山谷家风之旧。
久践扬于外服,寻推寘于周行。
监事参釐,蟠数万兵于胸次;
垦曹区画,条十二便于帝前。
合跻紫橐之班,乃问青天之路。
眷言益部,实甲坤维。
天府之富而人物阜蕃,陆泽之饶而田塍绮错。
一坏于开禧之騃将,再彫于嘉定之骄兵。
虽惊尘不到于岷峨,然病脉已周于井络。
矧边烽之未息,凛邦本之先颠。
轻轺之来,大国所庇。
廉勤问俗,更无彤䄡绀幰之仪;
恳恻劭农,浑记翠竹碧沙之路。
揽辔不妨于继范,赐书恐趣于徵黄。
某缪以一雷,记之数仞。
制锦虽无别段,酌泉犹有宗风。
县令之箴,敢替弦歌之旧;
赋《皇华》之什,愿瞻礼乐之新。
心所欲言,舌难以既。
通李总启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六、《鹤林集》卷二六
紫气绕关,均被转坤之福;
淄尘染俗,邈无望履之期。
虽悬旌摇北斗之边,然堕舄直西山之底。
洁清冰楮,搅溷月潭。
恭惟某官沈正秉彝,清通而知务。
袭鼎钟而韦布,名重于山;
屹保障于茧丝,脊坚如铁。
既扫烟霞之澒洞,盍归风月之邃清。
指湖海以来游,尚赋从军之咏;
荆门而长啸,又歌出守之诗。
人咸徯于东归,帝乃眷于西顾。
郁蓝之天,东梓之部,光方动于使星;
槃木以北,函谷以西,掌就升于卿月。
于炊米剑头之际,得浣肠局外之方。
不加赋于民而歛散自如,不给徵于上而化裁有道。
万牛脔肉,梁无庚癸之呼;
两虎籍边,屯有戊己之壮。
我公所独,近世其难。
利西南,往有功,傥汔外庸之明试;
置左右,辅台德,伫观中诏之催还。
某门绪单平,仕材答飒。
制锦曾无别段,酌泉粗有宗风。
县令之箴,虽剸裁之技短;
草贤臣之颂,尚依倚之心长。
内给事谏议大夫韦公神道碑 唐 · 于肃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一
衡岳之峻极于天。
作镇五岭
炎海之包括于地。
委输百川。
崇山之灵。
涨溟海之阔。
孕毓粹气。
实生英才。
厥有韦府君
则其人也。
自豕韦开国。
积德累业。
西汉丞相父子。
继为醇儒
衣冠相袭。
传庆不绝。
得其姓者。
见重于时。
可谓源深派长。
本大枝茂者矣。
公讳某。
京兆人也。
祖某。
不仕。
父楚。
皇任朝散大夫内给事武德使宫闱令事。
皆奕世载德。
继美承家。
公幼有奇操。
形神爽迈。
器宇沈正
识者异之。
髫龀之年。
内侍省
出入门閤。
情志专良。
开元十年解褐授内府局丞
御府之藏。
内官之秩。
勤愿慎密。
肃恭矜庄。
洵美可观。
硕大且俨。
事因绩著。
官以课迁。
寻充市舶使
至于广府
琛赆纳贡。
宝贝委积。
上甚嘉之。
每宣谕诸道。
曾无宁岁。
敷扬诏旨。
人皆悦服。
天宝初朝议郎
宫闱令知本局事。
至五年朝散大夫内谒者监
皇唐六叶。
道泰时康。
朝野欢娱。
礼物备具。
公以才艺敏悟。
频操员职。
垂青组之荣。
绾银艾之宠。
受宣诏命。
侍卫轩墀。
顾盼增辉。
时望归美。
寻加朝议大夫
拜内给事中
判本官事。
眷遇愈深。
品秩优异。
上方垂衣致理。
端冕穆清。
或侍猎长杨
扈游闲馆。
随雕辇而称警。
接琼筵而献寿。
排金戺。
登玉堂。
请奏密命。
承传天宪。
公之德形于外。
可得而言。
公之美畅于中。
不可得而知也。
懿夫近臣之职。
其来尚矣。
位著天象。
官分周制。
盖以万乘崇严。
九重深邃。
出纳纶旨。
陪奉宸居。
宜有司存。
委任亲重。
或导从舆辇。
或典司禁署。
凡百千数。
不可殚论。
若非理识端详。
干略称最者。
则不得挥翰内省
分曹局司。
以公之才。
雅有令闻。
呜呼。
孙方茂。
秋风败之。
乾元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终于私第。
春秋六十有六。
皇情轸悼。
僚执零涕。
悲夫。
历事两朝。
效官三纪。
其奉上也敬。
其与人也忠。
其莅职也勤。
其立身也信。
虽伯子好善。
史游纳忠。
方之于公。
彼有惭色。
夫人宋氏。
德行温厚。
姿容婉淑。
从夫之贵。
封广平县君
至德二年
先公而逝。
乾元二年五月七日
合祔于长安县龙首原。
礼也。
嗣子中散大夫内侍省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守宗。
次子内侍省内侍伯守坚。
次子内侍省宫教博士守干。
皆克绍前修。
佩服严训。
永慕蓼莪之痛。
长怀创钜之悲。
扬名显亲。
颂德褒美。
昊天罔极。
孝莫大焉。
敬述徽猷。
书于乐石。
铭曰。
英英韦公。
山岳粹气。
植性敏达。
存诚忠懿
应物之材。
刜钟之利。
践言履信。
依仁守义。
五登秩序。
三掌职司
便蕃省闼。
密勿轩墀。
进退容止。
周旋羽仪。
壮图未展。
迁壑缠悲。
凤城之侧。
龙首之阳。
坟生宿草。
魂閟连冈。
逝川兮茫茫。
陇树兮苍苍。
勒铭兮贞石。
千古兮传芳。
论时事劄子(一) 宋 · 朱松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四、《韦斋集》卷七、《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二
臣闻人主以一身托于四方之上,而百辟卿士为之奔走率职而无敢后者,岂非恃君臣之大义有以防范固结于其间?
庄子曰:天下有大戒二。
臣之事君,义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如人食息呼吸于元气之中,一息之不属,理必至于毙。
苟无以防范固结于其间,则为人上者不能一日保其天下国家,斯民之生死,社稷之安危,实于是乎在。
古先哲王既以建德敦化、尊尚名节以励风俗、明人伦,必先求魁磊骨鲠沈正不回之士,寘之朝廷。
平居无事,正色立朝,则奸萌逆节销伏于冥冥之中。
一朝有缓急,则奋不顾身,以抗大难,亦足以禦危辱陵暴之侮。
是以神器尊严,基祚强固,由此道也。
仰惟陛下忧劳侧席,率励众志,以图中兴,其事未易以悉数。
若夫士溺于俗学,而君臣之大义不明于天下,学士大夫缺于忘身徇国之节,岂非今日之患甚急而至大者欤?
东汉建武永平之治,崇奖德义,知所后先,一时风俗以名节相高。
虽以曹操之奸雄,窥觎汉室,终身有所畏忌而不敢肆,然则忘身徇国之士又曷可少哉!
区区管见,窃谓陛下宜深考建武永平所以善俗奖士之方,明示好恶,于百辟卿士中博求魁磊骨鲠有沈正不回之者,布之内外。
非独以收尊主庇民之功,亦足以风示四方,兴起廉隅。
东汉之盛,何以加此?
取进止。
枢密院副使晏殊生日羊酒米面诏(二)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宋景文集》卷三二
硕学冠时,清心照理。
昔侍帷幄,在卫翼以勤劳;
擢贰枢机,当论议而沈正
载听惟崧之颂,适临生甫之辰。
俾永届于遐龄,用特颁于礼饩。
膺兹宠异,谅体眷怀。
知制诰欧阳修自代状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宋景文集》卷三○
右,臣蒙恩授臣依前官知制诰,准敕举官自代者。
伏见太子允集贤校理欧阳修,志局沈正,学术淹该。
栖迟怀宝,不诡所遇。
措辞温雅,有汉唐馀风。
如得擢在禁垣,委之润色,必且粉泽王度,布于四方。
观言责实,臣所不及。
愿回授受,以允详求。
平父书中杂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
近得《庙堂记》一本奇甚,盖百十年前物,刻画完好,尚有界行,恨未令平甫见也。
《论语》读之想有味。
《训蒙》草草不堪看,只看《要义》自佳也。
沙县罗家传得先圣像甚佳,并武侯成都本,与阎本大异。
此像严毅沈正,恐差近之也。
二先生、邵、张公四象,今并欲烦为背之。
惟横渠一象服章不类,或有此阔绢,并告为摹易之。
二先生野服,如何?
元履此劄曾寄呈枢兄否?
此题目难做,非「吁俊尊上帝」之比,而彼易为之,亦不思矣。
时宰何尝知有此事?
率尔发之,殊不中节。
比以书正之,已不及矣。
可笑可笑!
裘父诗胜他文,近体又胜古风,今乃见之,幸甚。
曾诗有《庐山图》者,不知有此图否?
若未得游,且得一图想像胜处亦佳。
熹碌碌如初,贫病日侵,而仕宦之意愈薄,吾命有所制矣。
《程氏遗书》细看尚多误字,盖元本如此,今以它本参之,乃觉其误耳。
文定《春秋》并二书传之甚善,更问钦夫看如何。
渠似不甚爱《通旨》,愚意则以为亦可传也。
送廖倚归衡山1033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四、《圣宋文选全集》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七、《方舆胜览》卷二三、《黄氏日钞》卷六一、《楚纪》卷四一、光绪《衡州府志》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其生为杞梓,人居其间得之为俊杰。
秀才生于衡山之阳,而秀丽之精英者得之尤多,故其文则云霓,其材则杞梓。
始以乡进士举于有司,不中,遂游公卿间,所至无不虚馆设席,争以礼下之。
永兴太原公雅识沈正,器君尤深。
初其镇秦川也,请君与俱行,遂趋函关以览秦都,则西方士君子得以承望乎风采矣。
凡居秦几岁而东,将过京师以归。
予尝以上计吏客都中,识君于交逵,辱之以友益。
当君之西也,获饯于国门。
及夫斯来,又相见于洛,道语故旧,数日乃行。
夫山川固能产异物,而不能畜之者,诚有利其用者尔。
今君之行也,予疑夫不能久畜于衡山之阿也。
夏国主谅祚文庆历八年四月己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三四
皇帝若曰:于戏!
昔周建侯以贤而王业昌,汉袭土以嫡而民风顺。
稽古申命,盖天下之成宪也。
咨尔谅祚,生而沈正,幼且惇懿。
维抚有众,保于西疆。
惟尔能壹乃心,祗率王命,载于甲令,显有休庸。
惟尔考易节效顺,光膺宠禄,禀龄不永,殂谢以闻。
亟阅遗章,俾尔嗣服。
矧惟济美而胙国,委贽而勤王。
启迪至怀,克笃前烈。
今遣尚书户部员外郎任颛册礼使供备库副使宋守约副使持节册命尔为夏国主,永为宋藩辅。
夫非忠无以事于上,匪孝无以继其先。
钦哉,祇承礼命,可不慎欤!
富文忠公墓志铭1083年6月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元丰六年闰六月丙申司徒韩国公致仕富公薨于京西里第之正寝,享年八十。
天子闻讣震悼,为辍视朝,内出祭文,遣中贵人致祭,所以赙恤其家甚厚,且赠太尉郑国公,谥曰文忠
公讳字彦国河南人
曾大父内黄县讳处谦,大父商州马步使讳令荀,考尚书都官员外郎讳言,并以公贵,赠中书令尚书令,封邓、韩、秦三国为公。
曾祖母刘氏,祖母赵氏,母韩氏,赠鲁、韩、秦三国太夫人。
公少有大志,自刻苦为学,寓于僧坊,夜分略假寐凭几,既寤,则以冰雪沃面,复起读书。
应举京师范文正公一见奇之,与语终日,曰:「真是王佐才也」。
天圣八年,中茂才异等科,授将作监,出知河南府长水县
逾月,用李文定公辟,签书河阳节度判官厅公事。
秦国公忧,服除,会范文正公郭后不当废,左迁知睦州,公上疏曰:「废后非治世所宜,又以谏诤斥逐忠良,是一举而二失也。
且国家缓急,何由得忠臣之心,来谏诤之论哉」?
通判绛州
景祐四年,召试馆职,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王沂公辟,通判郓州
宝元元年赵元昊反,僭大号,朝廷仓卒措事,用人多失其当。
公上疏陈八事:一曰宜先斩其使,以张国威,折奸谋;
二曰阅兵四方,使者旁午,非□□重威安民;
三曰兵兴,用度益广,宜佐以内府金帛,不宜专责外计,恐其乘急赋调,重伤民力;
四曰宜重赏战功,以劝死事;
五曰不宜以厚禄高爵购募首恶,恐非示武明罚之道;
六曰不可用夏守赟枢密使,以轻兵本,妨贤路;
七曰造次乏人,宜选群臣,不限资格,各举其类,以备任使;
八曰每遣边臣,请先赐对以观其才,抚以恩信,俾效死力。
三年,召为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兼知谏院
时朝廷悉兵备西北,而东南九道俱无守卫,公请于每道要郡各募兵数千,部署训练,可以备他虞;
又茶盐之榷,利厚而法重,贫民误犯罪者众,愿省赢兵,节冗费,以佐国用而弛其税,以追王风。
康定元年日食岁旦,公请罢宴彻乐以答天戒,戎使止就馆赐饮食,而不乐不宴。
且曰:「万一北虏行之,则中国可愧矣」。
后使北虏,归言:「虏果罢宴」。
先是,执政者恶上闻其过失,因贬逐言者,遂榜朝堂,禁臣僚越职言事。
公因日食上疏曰:「脩省之道,莫若通言路,使人各得陈上之得失,择善而行,则万务皆举。
愿降诏求直言,革除越职之禁,则可以尽人情,答天意」。
寻诏许臣下皆得言事。
公又言:「奏封事者众,乞选侍臣分阅,择可用施行之」。
刘平战没,中贵人黄德和上章诬以降贼,朝廷以兵禁守平家。
公言:「中贵传命,即日引道,志在忘家徇国,宁有降贼事?
此必德和败归,搆此语求自脱耳。
兼闻遣内侍往勘,深恐同类傅致,误朝廷赏罚。
愿更遣文武谨信者以往」。
刘平果非降贼,德和坐腰斩。
入内都知守忠陕西兵马都钤辖,公又言:「有之世,上始疑将帅,遂以内臣监军,取败非一。
今命守忠都钤辖,乃监军之任也。
臣恐将权遂移,边将自此无功矣」。
朝廷为罢守忠不遣。
又言:「边事系国安危,不当专委枢密院宰相不与。
乞如国初,宰相兼枢密使」。
西夏首领吹同乞砂、吹同山乞各称伪将相来降,朝廷补乞砂以奉职、山乞以借职安置,戍之荆、湖间。
公又言:「二人向化而来,其家必尽种族。
臣谓当厚加赏劳,访索敌情,以助破敌之计。
今乃投之远方,待以羁囚,将何以怀劝来者」?
又言:「朝廷取人路狭,所得文士而已。
天下多遗佚。
愿以临难不顾,武勇绝伦,智足安边,才任将帅,谋虑宏远,可使绝域之类,多设科目,委诸路监司察举,以尽人才」。
皆见施行。
明年,充三司盐铁判官,迁太常丞史馆修撰
五月,改右正言知制诰,纪察在京刑狱,赐三品服。
时有用伪祠部牒为僧者,事觉,牒乃堂吏所为,开封府狱具而不及堂吏
白执政,请收伪造者付吏。
执政指其座曰:「他日公自当居此,奚事沽激为」?
公正色曰:「某以公事来察,何以甘言见诱邪?
必得吏正其罪乃已」。
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西陲困于用兵,庆历二年正月,北虏乘我间,聚其众境上,遣使萧英、刘六符来求地,朝廷以为忧。
历选近臣任使事者,往往怯懦不肯行。
执政以公名闻,仁宗召对,面谕。
公曰:「主忧臣辱,今北虏狂慢如此,臣何敢自爱,以忧吾君」?
上先命公为接伴,以观其意。
英等入境,遣中使慰劳,英称足疾不拜,公谓曰:「仆尝使北,病卧车中,闻命尚起拜,今君岂得闻天子命而不拜」?
萧英惕然起,遂使人掖而拜。
至大名尹觞,六符辞,公劝之。
六符曰:「在途久荷庇护,今日功亏一篑矣」。
公曰:「九仞之功已大,岂以一篑之微而遽弃邪」?
六符遂尽觞,退谓公曰:「九仞之言甚善,愿卒成之」。
公曰:「敢不奉教」。
自是英等始开口论议,公亦推诚心与之往复,因尽得其所以来之状上闻,且请遣大臣至馆议所欲与。
仁宗御史中丞贾文元为馆伴议之。
初,敌欲得晋祖所与关南十县者,朝廷不许;
而议欲结婚,以宗室允宁女嫁其子梁王
或增岁遗。
公闻之,谓所亲曰:「北虏无名肆慢,不得已者,可少增岁币,奈何以婚姻许之」?
四月,除枢密直学士,辞不受。
寻假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使契丹
至虏帐,其馆伴刘六符曰:「公来,得非以结婚与岁遗事邪」?
公曰:「然」。
六符曰:「北朝皇帝坚欲割地,亦尝议及之乎」?
公曰:「北朝若欲割地,此必志在败盟,假此为名。
南朝决不从,有横戈相待耳」。
六符曰:「若两朝坚执,则事安得济」?
公曰:「北朝无故求地,南朝不即发兵拒却,而遣使好词更议,嫁女、益岁币,犹不从,乃是北朝坚执,非南朝执也!
及见虏主,公曰:「两朝人主父子继好垂四十年,一旦忽求割地,不知何故?
两主无由相见,故遣愚臣问其所以」。
虏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又河北展塘水,治城隍,点民兵,将以何为?
诸臣竞请兴兵,寡人谓不若遣使求关南故地,求而不得,兴兵未晚」。
公对曰:「雁门元昊境,虑其潜有浸轶,故塞之;
塘水成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以地卑水聚,故滋广耳;
城隍完葺其旧,民兵按故籍补之。
皆非创有增立也」。
虏主曰:「微卿言,不知其详」。
又曰:「朕欲得者祖宗故地」。
公曰:「晋高祖卢龙一道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皆异代事。
宋兴已九十年,岂得复前代所取之地乎?
必欲各旧疆,恐非北朝之利也」。
虏主无言,徐曰:「元昊称藩尚主,南朝加兵,独不先告我,何也」?
公曰:「北朝向伐高丽黑水,岂尝报朝廷乎?
兼天子遣臣致意于陛下曰:『向不知元昊与弟国通姻,以其负恩扰边,故加讨戮。
而弟有烦言,击之则伤兄弟之情,不击则不忍坐视吏民之死而莫救也。
不知弟何以处之』」?
虏主顾其臣胡语良久,曰:「元昊为寇,岂有使南朝不击之」?
他日,六符谓公曰:「昔南朝太宗皇帝河东,遂袭幽燕。
今虽云西边用兵,无乃复欲窥幽蓟乎」?
公曰:「其时北朝先遣拽刺梅里来聘问,而复出兵石岭关以助河东
太宗怒其反覆,故伐燕蓟,盖北朝自取之也」。
六符又曰:「吾主不受金帛,坚欲十县,如何」?
公曰:「南朝皇帝言:『凡为人子孙,岂敢妄以祖宗土地与人?
澶渊之役,盟约相好,章圣尚不与昭圣南县,岂今日而反求多邪?
北朝要十县,不过利其租赋耳。
今以金帛代之,亦足坐资国用。
朕念两国生民,不忍使之肝脑涂地,不爱金帛,屈己以徇北朝之欲。
亲如家人,兄顺其弟,弟亦顺兄,则睦矣;
兄既顺弟,而弟不顺兄,则必致争阋。
北朝必欲得地,是志在背盟弃好,朕独得避用兵乎?
且澶渊之盟,天地神祇,实共临之。
北朝先发兵端,朕不愧于心,亦不愧于天地神祇矣』」。
六符谓其介曰:「南朝皇帝存心如此大善,当共奏使两主意通」。
翌日,召公同猎,引公马自近,问所欲言。
公曰:「南朝唯欲欢好之久耳」。
虏主曰:「我得地则欢好可久」。
公曰:「南朝皇帝遣臣闻于陛下:『北朝若欲得祖宗故地,南朝亦岂肯失祖宗故地邪?
北朝既以得地为,则南朝亦以失地为辱矣。
兄弟之国,岂可使一一辱?
朕非忘燕蓟旧封,亦安可复此事?
正应彼此自谕耳』」。
退而六符告公曰:「皇帝闻公『荣辱』之言,意甚悟。
然金帛坚不欲取,唯结婚可议耳」。
公曰:「结婚易生衅隙,盖夫妇情好难必兼,人命脩短或异,则所盟不终,不若增金帛之便也」。
六符曰:「南朝皇帝向自有言」。
公曰:「帝女才四岁,成婚须在十馀年后。
虽选宗女成婚,亦须四五年后。
今欲释目前之疑,岂能待哉」?
公又揣虏欲结婚意在多得金币,因曰:「南朝长公主,故事,资从不过十万缗耳」。
由是虏缓结婚之意,且谕公归。
公曰:「二论未决,何敢便还?
愿留毕议」。
虏主曰:「候卿再来,当择一事受之,宜以誓书俱至也」。
公乃还奏,仁宗悦,除吏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又以辞不受。
七月,复假前官议前事以往,受书并口传之词于政府
公既行至灵寿,独念未尝见国书,其中或有与口传违异,则无以折敌示信。
乃发书视之,果不同。
遂疾驰复至京师,日欲晡矣。
径叩閤门求对,因宿侍宿舍一夕,易书而行。
至其国,虏主曰:「寡人熟思卿前言,诚不如金帛便。
然受之无名,须于书中加一『献』字乃可」。
公曰:「『献』字乃下奉上之辞,非可施于敌国。
南朝为兄,岂有兄献于弟乎」?
虏主曰:「南朝以厚币遗我,是惧我也。
『献』字何可惜」?
公曰:「南朝皇帝守祖宗之土宇,继先皇之盟好,以善意相承,故致币帛以代干戈,盖生灵是恤,岂惧北朝哉?
今陛下忽发此言,正欲绝弃旧好,以必不可之势相要耳,则南朝亦何暇顾生灵哉?
虏主曰:「改为『纳』字如何」?
公曰:「亦不可」。
虏主曰:「卿无固执,恐败乃主事
我若拥兵南下,岂不祸乃国耶」?
公曰:「陛下出兵,能保其必胜否」?
虏主曰:「不能」。
公曰:「胜既不保,安知其不败耶」?
虏主曰:「南朝既以金币与我,『纳』字何惜?
况自古有之」。
公曰:「自古惟唐高祖臣事突厥而借兵焉,当时赂遗,或称『纳』,今则不可。
况其后颉利为太宗所擒,岂复更有是」?
虏主默然,见公词色俱厉,度不可夺,曰:「我别遣使与南朝皇帝议之」。
公自至虏中,日与其君臣论难,或自旦及夕,至指帐前高山曰:「此尚可踰,若欲『献』、『纳』二字,则如天不可得而上也。
使臣头可断,此议决不可诺」。
于是,虏留所许岁增金帛誓书,复遣耶律仁先、刘六符赍其国誓书以来,仍求『纳』字。
公至都,言曰:「契丹求『献』、『纳』二字甚急,臣既以死拒之矣,愿朝廷终绝之」。
公初奉使,闻一女卒,再奉使,闻一男生,皆不顾,亟行。
寻迁翰林学士
公上章及面启曰:「朝廷方事西路,河北无备,臣奉使所以不敢死争者,实虑兴戎以败国事,功于何有而遽受赏哉?
愿陛下增修武备,俟衅而动,以洗国耻」。
卒不拜。
仁宗益嘉公劳而不有,三年三月,遂命公为枢密副使,辞不受,拜资政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知审官院。
七月,再除枢密副使,固辞不受,至持诰命纳于上前而罢。
逾月,复除前命,值元昊使人致辞,群臣班于紫宸殿门,有诏促公假枢密院班,方御殿,且命宰相谕旨曰:「朝廷用贤,不缘使虏之劳」。
公知不可辞,方受拜。
公既典几密,自以为遭时得位,知无不为。
晏元献公宰相范文正公参知政事杜祁公枢密,公与之同心合力,期致太平。
仁宗龙图天章阁,命辅臣各条天下大事。
公列上十馀事及河北安边十三策,又乞择宗室之才者试以为政,渐壮藩屏,又言:「安民在守宰,请令二府合议,择诸路转运使转运使知州知州知县,则天下得人矣」。
元昊遣使奉书称「男兀卒曩霄上父皇帝」,而不称臣。
公又言:「事在慎始,向闻西路待其使过厚,又听其称伪官,入见赐与亦加多,此适足以张其骄慢之心耳。
曩霄尚臣属契丹,奈何后中国乎」?
由是朝廷却其使,卒令称臣。
四年七月契丹来告举兵讨元昊
十二月,朝廷册元昊夏国主
使将行复止,以俟虏使。
公又言:「虏使未至而行,则事由我出;
使至而后行,则恩归契丹矣」。
遂遣使行。
契丹发兵,会元昊讨呆儿族,道出河东境外。
仁宗面谕辅臣:「宜设备待之」。
公发九事,料其必不入寇,已而果然。
时天下久安,事或靡敝不振。
京师要司厚廪多近倖领之,至有十年不代者,公为立三岁之任;
州县官吏偷惰不举职,置按察使以纠之。
中外多不便公者,会大臣亦有以飞语中公。
仁宗虽不听,而公惧不自安,因保州,求为河北路宣抚使以避之。
使还,道除资政殿学士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寻又罢公安抚使
后岁馀,谗言不验,加给事中,移知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
河北大水,流民入京东者不可胜数。
公择所部丰稔者五州,劝民出,随在所贮之,以助赈给。
行于乡村城郭,得庐舍可以寓人者十馀万所。
官吏自前资待问寄居者,各给以俸。
即民所聚,别其老幼病瘠者,籍名授券,分主而均廪之。
下至器用薪刍微细之物,处之皆有法。
不幸死者,即为收瘗,公自为文祭之。
其明年夏麦既登,乃为计其道里远近,俾裹囊遣归业所,全活者五十万人,募而为兵者又万馀人。
天子闻之,遣使劳公,即拜礼部侍郎
公曰:「恤灾赈乏,职也」。
辞不受。
王则据贝州叛,齐之禁兵密谋,于时屠其城以应。
有告变者,公以齐非所部,且虑事泄变作,会中使张从训衔命在青州,公檄从训会齐官吏捕之,悉从擒戮,而自劾擅遣中使之罪。
仁宗嘉之,再除礼部侍郎,公又恳辞。
俄迁资政殿大学士,未几,又拜礼部侍郎
秦国太夫人久去乡里,求徙京西
移知郑州,又移蔡州
观文殿大学士,知河阳,迁户部侍郎
至和二年,拜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兼河东路经略安抚使
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文潞公同日宣制。
仁宗小黄门数辈觇于廷,士大夫皆以得人相庆。
后数日,翰林欧阳公入对。
仁宗曰:「近除文彦博、富宰相,士人相贺。
古人求相,或得之梦卜;
今朕得于人情,何待梦卜也」?
欧阳公顿首称贺。
嘉祐初仁宗弗豫,不御殿者久之,虽执政不得许知其起居状。
公与文潞公率辅臣求入侍疾,内侍都知止之曰:「未有诏旨」。
公叱曰:「岂有宰相一月而不见天子乎」?
径入见上,因请以监视祷禳留宿殿中。
自是宫掖事无巨细皆白宰相而后敢行,中外晏然。
仁宗春秋渐高,国嗣,公与同列议择宗室之贤者以建储贰,遂以英宗名上
仁宗曰:「朕志已定,卿等勿疑也」。
三年,加礼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仁宗倦勤,庶政皆仰成宰相
公以州县繇役赋敛或非法制,乃选使分行诸道,命之曰「宽恤民力」。
多所釐正,人赖其泽。
又弛茶禁,通商贩。
民以不犯法,刑为之省。
五年,丁秦国太夫人忧,诏特罢春宴。
五遣中使起公复位,公恳求终丧,从之。
仍给半俸,辞不受。
英宗即位,公服除,拜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户部尚书
踰年,以足疾求解机务,章二十上,拜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阳封祁国公
今上践祚,移镇武宁军进封郑国公
屡乞罢将相任,上以公累朝辅佐,年耆德盛,尤虚心待之,以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召公,公以足疾未任拜,固辞,诏以新官复判河阳
熙宁元年正月,徙判汝州,且俾入觐。
以公足疾许肩舆至崇政殿门,令男绍隆扶掖以进,且命不拜。
又以门距殿远,更御内东门便殿见之。
赐坐从容,日昃始退。
仍赐其子绯衣银鱼。
盖近世宠遇大臣,未有恩礼如此之厚也。
上欲复以集禧观使留之,公恳辞,之镇。
明年正月,再召赴阙。
上之将召之,先遣中使谕之曰:「卿今兹毋得重辞,当力疾入辅,为宗社计」。
二月,遂除司空,兼侍郎昭文馆大学士,赐甲第一区,皆不受。
复拜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未陛见,会有以「灾异皆常数,不系人事得失」言于上前者,公上章曰:「《春秋》书灾异,所以警悟人君,使恐惧修省
《洪范》庶徵,亦以五事而致,未闻归之天数也。
陛下万一过听,寅畏消复之意有时而怠,则亏损圣德,无甚于此」。
是时,群臣请上尊号及听乐,上以久旱不许,而群臣尤固请听乐。
公又言:「故事,有灾变皆彻乐。
恐陛下以同天节契丹使与群臣当上寿,故未断其来请。
臣以为陛下始亲庶政,四海属耳目,尤宜日新盛业,以示四邻。
愿并上寿罢之,益见陛下严恭天戒之美」。
从之,即日而雨。
公又言:「陛下答谢天戒不为不至,上天报应不为不速。
愿陛下不以今日得雨为喜,更以累年灾变为惧,远离奸幸,亲近忠良,恭畏上天,则可致」。
上亲书答诏曰:「义忠言亲,正文直。
茍非意在爱君,志存王室,何以臻此!
敢不置之枕席,铭之肺腑,终老是戒。
更愿公自兹输诚翊辅,则天灾不难弭,可立俟也」。
公又陈:「君子小人情伪系王道之消长,天下之安危,望陛下深加辨察。
所喜者不可遽用,所怒者不可遽弃。
用舍小失,则招致祸败不细矣」。
八月,以疾辞位,拜武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复用公请,改判亳州
四年,提举河南常平赵济,言公于青苗法不行,除左仆射,判汝州
再上章愿归洛养疾,许之。
其年冬,请老,拜司空,复武宁节,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韩国公致仕
元丰三年,官制改,授开府仪同三司
又以王同老嘉祐中其父尝与启建储事,上嘉公初不自言,特拜司徒,仍以其子绍京为阁门祗候
公为人端厚沈正,临事而慎。
其处己谋国必熟复周虑,度不万全不发。
接士大夫,尽诚以有礼,虽布衣必与之亢。
不妄笑语以下宾客,为声名,嘉善嫉邪,出于天性。
居閒,犹询问当世人物,以知其贤不肖,尤慎许与,未尝轻以加人。
出入尊宠垂四十年,而服用素约,无声色之玩。
虽高年,未尝一日废书不观,以至释氏、老庄方外之说,莫不究极精致。
有文集八十卷,藏于家。
公尝语人曰:「吾才学非能过人,但有不欺耳」。
盖公之所以自养者如此,故其行己也,外如其中,其事君也,终如其初,久而益见信于天下,虽穷阎远国,莫不知公之姓与官号。
北虏使每至,必候公出处,问其安否。
公虽退居,明诏之所咨访,密章之所启告,盖不乏矣。
至其将没,犹以遗稿一通付其子上之,然其详莫得而知也。
推公之意,茍可以益君上、厚民人者,盖忘其身之老且死而言之也。
呜呼,可谓已!
初,公之将生,秦国太夫人梦幡旗鹤雁甚众,降集其家,云天有赦,寤而生公
其将薨,有大星殒于所居还政堂之后。
噫!
天之生大贤不数,生则必福其国,泽其民。
如公之为相,则首定储位,以启神圣,为社稷无疆之休;
奉使,则辨折强虏,攘其奸萌,易干戈为和好;
其抚东夏,则安辑流冗,以食以处,续将绝之命者数十万人。
则其兆神灵之应,锡寿宠之享,固其然,恶足怪哉!
公之配曰周国夫人晏氏元献公之女也。
贤静有法度,公以为「真吾匹」。
男子三人:曰绍庭,朝奉郎
曰绍供备库副使,后公一月卒;
绍隆光禄寺丞,早卒。
女子四人:长适观文殿学士冯京,卒;
又以其次继室,封延安郡夫人
次适宣德郎范大宗
次适霍邱县令范大圭
孙男女各三人。
周国夫人与其孤遂以公薨之年冬十一月庚申,奉公之柩葬于河南府河南县金谷乡张里,从秦国公之兆也。
谓某辱公之知实厚且久,以铭见属,义不得辞。
铭曰:
富氏之先,其尚莫穷。
辰见于周,仕而不逢。
时君弗察,以死偿
爰及后世,显莫如公。
公之筮仕,遭我仁宗
奋辞发策,厥问载鸿。
遂司谏垣,达帝之聪。
朝对夕启,靡言不从。
左右王体,蔚然古风。
奉使指,抗旃龙庭。
扶义据,折其奸萌。
守地息民,讫如初盟。
出抚东夏,水溢民流。
峙粮授室,毕给其求。
既安既饱,复其先畴。
凡公之为,主是归正。
有其害之,必攘必争。
奸谋险言,以撼皇听,崎岖杌隉,卒莫能病。
既极而通,惟诚之胜。
爰命作相,付畀邦政。
质于朝言,人用胥庆。
匪梦匪卜,天子神圣。
嘉祐之末,主鬯虚位。
聿求宗藩,首定圣嗣。
繄公一言,万世之利。
上眷旧德,恩无与二。
义忠言亲,形于诏旨。
辞隆即安,屏翰是寄。
公拜稽首,谢不任事。
将旄相绂,归老于第。
优游偃息,默与道会。
翛然一室,物莫奸志。
惟是报国,老而益厉。
忠规谠谋,没然后已。
昔周之宣,天锡良辅。
赋政四方,阙衮是补。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迹公猷为,实蹈其
砻坚勒休,以志公墓。
亿万斯年,为宋山甫(《南阳集》卷二九。)
非□□重威安:原阙,据明钞本补。
上交代职方启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二、《苏魏公文集》卷四八
右某伏审光膺纶检,就领州章,伏惟庆慰。
恭以某官识量渊渟,风猷沈正
屡更事任,益著声光。
荐仰副于朝咨,来暂分于州寄。
自惭前秕,得忝交符。
伫临满戍之期,并叙与游之旧。
初炎在候,珍食是祈。
行趋召节之严,别践显涂之峻。
莫国华墓志铭1139年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苕溪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君讳廷芬,字国华湖州乌程人
曾祖敌,祖抑,皆晦德不仕。
父侗,右迪功郎封州司理参军
君自幼颖悟,种学积文。
未冠,入太学,与一时俊彦争名场屋间,籍籍有称。
政和六年,赐上舍出身,调单州成武主簿
君初仕,属时承平久,宪纲稍疏,奸贪肆行,上下相冒籍之。
会拱辅宗室子受贿觉,寻窜匿,部使者委君治,既而有所观望,欲中辍。
君督捕益峻,竟狱乃止。
不法,为民所讼,邑人以君能竟拱狱,乞委君问状。
连部使者,且见祷,君笑曰:「吾岂可私挠哉」!
卒以实闻。
任满,升从政郎,授黄州黄冈县
以父忧去官,哀毁尽礼,乡里称焉。
既免丧,十年不赴调。
或勉之,则曰:「仕本为亲,吾忍死至是,尚何求」?
族父大卿公哀其志,以泽逮泉壤感之,君勉出,调平江府录事参军
因自喜曰:「此吾尽心之所也。
夫狱,人命所系,死者不可复生,事至重也。
典狱之官,贪者顾金钱,巧者弄文法,至其谨厚廉洁者,又常患不通事情,混然无章,听以一律,甚者权移吏胥,揽成案书名而已。
向我摄治某事,颇自谓无愧,今真为狱官矣,其不敢不尽心」。
每夜分录囚,事无巨细,躬自讯鞫。
十者盗葛亮告身,至三迁其官,犯法下吏,更二狱不承。
廷尉檄君治,一见得情,叩头伏罪。
君明敏绝人,而济之以恕,视食饮之节,不加楚毒。
强盗因死,二人将即刑,谓狱吏曰:「令我谢录事而死」。
其不冤可知。
朝廷遣使宣谕江浙,使者以事属君,君条画尽公,不当其意,怒见于色。
既乃省文书,得君廉谨状,叹曰:「吾几失此人」。
车驾巡幸,以应办肃给迁文林郎,终更用荐改宣教郎,授常州宜兴县丞,待次里间。
绍兴九年某月甲子以疾终于正寝,享年四十有九。
君初得疾,遽乞致仕,愿以恩追贲其父,不报。
诸孤以某年十一月甲子葬于归安县至孝乡施渚方山之原。
娶吴氏,先君七年卒。
男四人,澈、测、浚、潜。
澈早亡,浚中八年进士第
女一人,适右迪功郎沈正邦。
孙男二人,杞、棣。
孙女二人。
君之在母,司理梦异人授梵僧像,既寤而君生。
生性冲淡,于物无所甚好。
自居父丧,多读浮屠氏书。
一日,得色空之说于梦寐间,有契于心,作为诗颂,辞旨超诣,不类畴昔。
屏嗜欲,薄声利,官舍萧条,惟一仆自随,人知其宿值有异也。
然于世故所当为者,未尝不尽。
遇宗族以恩,与人交以信。
平居慈祥,尝恐一语伤人。
至临事毅然守正,不随俗俯仰。
军兴以来,衣冠流离,有急叩门,无爱吝意。
资遣幼妹,为择良婿,踰于己女,闻者义之。
晚教子甚笃,所与习业,必时之名士。
亲戚子弟有来学者,亦谆谆焉诲之。
浚遂以弱冠登科。
君虽不遇,实有以慰其心者,为善之报,岂偶然也哉!
君于余为姻家,而余与君游始自乡拔,时余壮而君尚少也。
或谓余:「莫子循循寡笑,子言□则有当,其重厚如老成人
吾不忧其失德,而惧其不克年也」。
今不幸而信,悲夫!
铭曰:
君自弱龄,实富于艺。
于彼西廱,得隽屡试。
仕不苟全,志行砥砺。
奸贪病民,横肆齧噬。
于宪网,百不一二。
我岂忘怒,覆出可畏。
惟法之公,何惮大吏。
惨彼犴狱,人命所系。
鞫讯弗躬,枉直倒置。
我心泓澄,如水在器。
辞见情得,曾莫骫骳。
惟君之生,在母有异。
见色明空,悉感梦寐。
眇现世间,福不盈地。
谓生若浮,何有声利。
君虽位卑,其得超诣。
我作铭诗,以诏来裔。